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福州市第四届十佳班主任郑敏娜

 二维码 760
发表时间:2016-09-03 21:56

  在福州八中三江口校区,郑敏娜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会亲切地叫她为“娜姐”。她教的每一届学生都在不约而同地沿用这个“爱称”。

“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我从不退缩和抱怨;面对长期重病的父母,我始终感恩和尽孝;面对学生和班主任工作,我始终以坚毅的品格和温暖的笑容去尽职尽责、感染身边每一个人。我就是我,一直坚守‘娜’不一样的师道大爱。”

坚毅乐观 家遇变故仍勇挑重担

郑敏娜生长在一个平凡、温馨的三口之家。2002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福州八中任教,并担任班主任。

就在这一年,父亲因脑出血入院,生命岌岌可危。敏娜和她父亲都是独生子,照料父亲的重任就落到了她和母亲身上。

“第一次担任班主任,丝毫不敢大意”,那些日子里,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安顿好瘫痪卧床的父亲,七点匆匆赶去学校。利用课间时间,她跑去医院抓药。中午,她回家帮妈妈一起照顾爸爸,下午赶回学校工作。

后来,“父亲连续2次中风,病情越来越严重,只能坐在轮椅上。”敏娜说,接妈妈的电话总是提心吊胆的,害怕爸爸出现新的状况。

就这样,敏娜奔波于学校、医院、家庭之间,竟达10年之久。

   然而,命运并没因此给她喘息的机会。

2012年3月,敏娜的母亲查出癌症晚期。

“为什么会这样?!我几乎要崩溃了!”面对母亲的病情,敏娜不能接受。“母亲也十分激动,不断问我:‘我走了,你爸怎么办?你怎么办?’”

回忆起那一段日子,郑敏娜记忆犹新——

5:40,郑敏娜安顿父亲洗漱。6:30,敏娜从家里出发,辗转两三趟公交车,打摩的到三江口。7:30——晚上,自习、上课、备课、改作业、辅导学生。20:10,晚自习结束,她手拎作业袋,从三江口赶到医院。22点,敲响护士的门,陪妈妈和护工说说话。22:30,离开医院。23点,返家……

一边是卧床多年、无法自理的父亲,一边是动完手术、身体虚弱的母亲,敏娜几乎想过放弃。但,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学生们的惦念,她选择“继续前行”。

这时的敏娜,接手的是一个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都不理想的高三理科平行班。她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咬牙坚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的带班理念。最终,这个班级重焕生机,在高三的历次月考和高考中崭获骄人战绩,被视为当年大名鼎鼎的“牛班”,获评2012年“福州市先进班集体”和“校文明班级”。

   2013年,福州八中的三江口校区开始寄宿制高中办校。刚刚结束高三教学的敏娜老师,毅然作为第一批“拓荒者”奔赴三江口,并担任高一(7)班的班主任。

同年8月,她母亲病情恶化,癌细胞转移至食道。“当母亲被推进手术室时,我再次嚎啕大哭。那一刻,我想请假,想陪她,能陪几天是几天。”忆及当时,敏娜仍眼角挂泪,“母亲知道我的想法,当即就说不可以。你答应了学校,也答应了孩子们,不能因我放弃,好好去当班主任。”

踌躇之际,德育处胡万雄主任打来电话。电话那一头,孩子们高声呼叫:娜姐,生日快乐!娜姐,生日快乐……

这是和她才相处一周的孩子们啊!热泪盈眶的敏娜打定主意,坚持下去,“在八中这个奋进和优秀的团队,我只能往前走,不能掉队。”就这样,敏娜老师又一次选择坚守。

但是,如何安顿好家中的生活?如何照顾重病的父母?如何安心为三江口学生上课?敏娜咬咬牙,请了三个保姆:一个留在家里照顾瘫痪多年的父亲,两个守在医院24小时轮流看护手术后的母亲。

敏娜苦笑着说:“那个时候,真的好累!”路途的奔劳,生活的重担,敏娜一下瘦了20多斤。不幸的是,敏娜的母亲仍于2014年8月离开了人世。

耐心细致  爱中有严常巧法育人

“娜姐”,是历届学生共同沿用的“爱称”。

同事们介绍说,敏娜心细,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上,总是给予学生们“姐姐”般的关爱和帮助。天气多变时,她会提醒学生注意身体,适时添减衣物;学生生病时,她常督促学生好好休养,按时吃饭服药;学生和家长闹矛盾时,她总要求学生首先道歉,再与父母好好沟通;临近大考前,她会建议学生劳逸结合,提升备考效率;考试结束后,她常提醒学生戒骄戒躁,及时总结反思;学生间起冲突时,她总开导学生彼此原谅,学会宽容大度。

也因如此,学生爱她至深至切,把父母带的美食均给娜姐吃、把心里话说给娜姐听、把对她的关心写在纸片上捎给她看……

敏娜班上曾经有一位林同学,因自小父母离异并各自成家,他一岁多便由爷爷奶奶辛苦抚养长大。高一入学时,林同学还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随着他逐渐步入敏感的青春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尴尬苍白的隔代教育令他产生自卑自闭,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身为班主任的敏娜一下子注意到了他的退步,并号召班上同学一道,倾心尽力去帮助和开导他。渐渐地,寡言少语的林同学变得开朗了,爱笑了,开始和大家一起玩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升。后来,林同学高考后进了医学院校并最终成为了一家大医院的优秀医生,现在也跟敏娜成了姐弟般的好朋友。

   “我爱学生,但从不宠学生。”敏娜说,在她看来,育人要因材施教,要讲究方法。后进的学生需要关爱,可优秀的学生偏要严格要求。她之前所带的三江口校区高三六理科实验班里,学生们个个都是学习标兵。但尖子生不少都自我、浮躁、爱面子和情商低。比如她班上的陈同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有一次,陈同学因有事需请教段长,但当时段长正与一老师商量要事,于是就示意他等待片刻。因急着要问个究竟,在短暂的等待后,他就开始烦躁不安,几次上前打断段长正在进行的谈话。等段长匆匆结束与同事的交谈转向该生时,陈同学把刚才等待的怨气一股脑地发泄出来。

   对于这样学习成绩优秀、但交际能力低下、礼貌涵养缺失的学生,如何砍去不良杈枝,体现爱中有严是当务之急。敏娜先是耐心倾听他对整件事的描述,接着严厉批评其错误言行,再者提出建议和希望,最后要求他当日立即向段长道歉。通过这件事,陈同学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了等待、理解、克制和有礼貌。

“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越是优秀的尖子生越需要修枝剪叶。”敏娜是这样想的,也总是这样做的。她所带的班级曾多次获评“福州市先进班集体”和“福州市先进团支部”的称号。就在刚刚结束的2016届高考中,她带的高三六理科实验班,平均分高出本一线几十分。

   今年高三毕业的每一位孩子,都给敏娜写了信。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娜姐,你过得那么苦,可天天给我的都是笑容,你真的特别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