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彬书记到我校调研 二维码
345
发表时间:2010-02-25 17:40 2月24日上午,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林彬在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翁桂香、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黄林等的陪同下到我校调研,听取学校办学情况及工作思路的汇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福州高级中学部分干部等20余人参加座谈。福州高级中学苏芸校长从有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和谐的教师群体、有一支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队伍、有适应变革的学校文化、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宽阔视野、有构筑特色文化提升文化内涵的动力等五个方面谈了对办好一所学校的思考;卢榕飞书记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作了汇报;俞勇、郑璋两位副校长也就分管的工作谈了自己的体会。 在听取汇报后,翁桂香副书记就搭建学生成长平台、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德育工作的精细化等方面作了指导。 林彬书记对我校近年来的工作成绩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从学校的汇报和学校面貌中可以看出“三个新”:一是持续而分明的新变化,二是教育教学质量、校园面貌的新推进,三是硬件建设、教师队伍的新面貌;并用“五个勤”对学校的特点加以归纳评点。他说,福高工作上的“勤”很特色、很分明,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勤学习,学校班子、师生的学习抓得很紧,整治学校中体现了学习,思考中体现了学习,提炼的精神也是学习的结果;二是勤传导,既有往上靠的、跟进的传导,又有潜移默化的传导;三是勤实践,动手能力很关键,学校设计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载体与平台要让广大师生去实践;四是勤创新,创新是教育的本质,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的教育,创新有度、有境界;五是勤提升,提升很重要,要善于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提升学校的硬实力,并在硬面貌、硬载体中把学校的文化、精神等软实力体现出来,再利用硬实力、软实力巧借东风,显现巧实力。 林彬书记就福高和全市各个中学的办学做出指示:学校要做到与时俱进,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做到“八个应”: 一要策应教育规划的实施。宏观上,要策应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观层面上,要很好地领会国家的中长期规划;微观方面,从福州教育乃至各所具体学校,要把教育中长期的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抓好:教育硬实力是把握好教育发展方向问题,要把握好教育的规律、布局,作为学校,要认真思考队伍、结构、学科、生源等硬实力的问题;教育软实力是解决好教育方式转变问题,软服务于硬,方式不对,不能服务教育,就会伤了硬实力;教育巧实力是解决好教育方法问题,方法得不得当,对教育发展影响很大,要善假于物。 二要适应教育优先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不仅在于政府保证,学校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有效作为:一是争取多渠道投入,要设计产品,引导校友、家长等支持,凝聚、叠加爱心;二是改善办学条件,大到福州教育,小到学校和学校的学科建设,都要不断改善,要善于创新形式;三是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积极地做好面向未来的规划设计。 三要顺应教育结构的优化。教育结构的优化落实到学校,一是落实好义务教育,这是每个学校的重点任务,要推进教育均衡提升;二是加强好高中教育,要强化学校特色,做大教师群体,增强学校的吸附力;三是巩固好优质教育,要认真考虑用什么来展示优质教育,还应注重优质教育的多元化。 四要内应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是单纯的减轻学业负担,要保证课时、质量、含量;二是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要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还要分清区域特点;三是解决“三进”问题,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素质教育要从爱国爱乡入手。 五要照应教育内核的改革。几千年来,教育内核的改革反反复复,照应教育内核的改革,一要深化教改,抓住校本、校际两个概念,关注校际的吸纳;二要优化教学,课堂、课程、课本要联动、要优化,让每节课生动起来,方式方法可以不一样,但教学的内涵要有一个标杆,应让受教育者享受同样的教育标准;三要细化教研,扩大学科带头人队伍,建立教研梯队。 六要接应教育统筹的发展。必须抓住“三个化”:一是推进教育的信息化,但不要做到不会动手;二是推动教育的文明化,校园文化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推动教育文明化,并且要与区域文化、城市文化相结合;三是推升教育的特色化,要定下目标要求,下大力气着力打造。 七要效应教育内力的建设。内力是解决好“三名”问题:一是围绕“名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二是围绕“名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挖掘出来,发挥出来,培育起来,引导出来,提升起来;三是围绕“名校长”的建设,发挥校班子团队的主要作用。 八要承应教育服务的保障。要做到依法治校、依规治校、依律治校,才有教育的效率、效益。 最后,林彬书记勉励我校要走出创新之路,要不断探索。全面提高的过程,是干部成长的过程,也是带动广大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要有这种境界去做教育,做学校的建设,引领师生的成长,这样,才不辜负教育的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