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旗下讲话】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二维码 122
发表时间:2022-05-09 15:3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二8班的陈锦添,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而防灾减灾日的历史,要从2008年的5月12日说起。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举世震惊。此后,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设立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将使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进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深入灾区考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深刻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同时共同宣传其知识,保护好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

当地震发生时,室内人员要迅速移动到安全的地方,如书桌、工作台、床底等。单元楼内,可选择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如:坚固的桌底或床底;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等。室外人员不能盲目地进屋去救亲人,需要快速跑到开阔的地方,避免建筑物或其它物品砸到自己,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遇到溺水事件时,我们可以拍打溺水者双肩,并大声呼喊,判断其意识是否清醒。若溺水者意识丧失,应立即呼喊他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我们应该还注意的是,如果发现有人溺水,首先应确保自身安全,没有进行专门训练,不要轻易下水救援;对被救上岸的溺水者,切勿控水,且会耽误心肺复苏实施的时间,还可能由于胃内容物反流造成窒息,增加死亡几率;如溺水者没有呼吸,应尽快为其提供人工通气解决缺氧问题。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预防溺水:

1、未成年人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及其他环境不熟悉的地方游泳;2、在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3、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4、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心脏病、癫痫病等不要游泳。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如果附近有电闸,应立即关闭电闸,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果电闸较远,应立即用不导电的干木棍或干竹竿将电源线拨开。施救者需要呼喊触电者,判断其有无意识,当施救者检查发现触电者出现抽搐、意识不清、呼吸及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对其行心肺复苏术,直至医护人员赶到。在生活中,我们要了解用电常识,定期对所用电器和线路进行检修;避免用潮湿的手或布触碰电器外壳、电线、插头等,做好安全用电的防范措施。

生命诚可贵,我们应该将防灾减灾知识牢记心中,认真对待每一次防灾减灾演练,时刻准备着,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微信图片_20220512095648.jp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