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大练兵丨2022-2023学年福高市级教学开放周报道①语文学科活动 二维码
118
发表时间:2022-12-12 08:55 12月5日下午,福州高级中学举行2022—2023学年市级教学开放周语文学科活动。本次活动,语文学科共有四位老师开设观摩课,分涉高一、高二和高三三个年段,老师们用精彩纷呈的课堂,共同演绎“志远课程涵畅五育并举,多元融合培育时代新人”主题。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将课程同步放送,与教育同仁们共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余榕珍老师开设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可循法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一课,以学生古代诗歌解读的困惑为教学切入点,结合实例,分析归纳学生的答题病因,引导学生把握古诗中的有效信息,进而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准了解读诗歌的切入点,对自己的原有答案进行订正升格,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苏世峰老师开设了《思辨性读写融通——高二语文写作训练之“基于正反合思维的议论语段写法”》一课。这节课针对“思辨性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中的重难点,有步骤地组织思辨性思维的教学。在课前,苏老师基于逆向设计的理念,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并写下写作时遇到的困难。在课上,苏世峰老师采用支架教学法,利用两篇范文,为学生提供正反合思维与表达支架,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议论段的写作实践,让作文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 唐衍老师与福州四十中郑伊伊老师开设《我与地坛》同课异构课程,郑老师开设《造物本无言,大化自有声——我与地坛》阅读鉴赏课,重点放在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深入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段落,理解这些景物之于作者的意义。唐衍老师开设《读写融通,书写母校情思——我与地坛》写作指导课,注重教学的情境性,将福州高级中学的校园情景与本单元学习任务有机融合在一起,创设了福高校庆,校千墨文社举办文学沙龙活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经典文本与校园文化进行深度学习的好奇心,课堂有温度,思想有深度,老师也下水创作,师生共同告白福高,传承福高文化精神内涵。 福州教育研究院李智明老师对四位老师的公开课给予了前期指导。他指出,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强调在教考结合的语境下,脱离课标的教学是虚浮的,语文教师要将课标精神贯彻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语文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福州教育研究院兰芳老师对郑伊伊老师和唐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她肯定了郑老师在教学设计上从“物我相遇”、“物我相融”到“物我相生”三个环节的层层推进,让学生去体验景、情、理与我的关系,以此作为阅读线索来推进课堂,构思清晰、巧妙。她肯定了唐衍老师从单元整合教学入手,一课一得,读写融通,将教材的文本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设置了福高校园这一任务情境进行课堂有效教学。她强调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推进深度学习,一堂课的设置,当以学生为主,要将知识与技能融入学生的活动当中,切实让学生做到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正高级教师、福州四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葛莉苓老师对余榕珍老师和苏世峰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她充分肯定了余榕珍老师这堂课的优点与亮点,即能以情感的把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概括总结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她也指出可通过关联阅读、知识迁移阅读等深入阅读的方法来巩固知识,进一步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她高度肯定了苏世峰老师作文课的价值,并指出苏老师设计的九个环节目标明确,联系紧密,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课堂内容非常充实,学生的写作训练落到了实处,体现了思辨性的思维训练,特别关注了学生思想的独创性、深刻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福高语文教研组将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们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一定会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分享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