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大练兵丨2022-2023学年福高市级教学开放周报道⑧生物学科活动 二维码
176
发表时间:2022-12-13 15:15 12月9日上午,福州高级中学举行2022-2023学年市级教学开放周生物学科活动。此次活动中,生物学科安排了两节精品课,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与教育同仁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李春雯老师带来的课例是选择性必修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这节课从“二十四节气”入手,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梯田”的水稻种群为例,将节气与水稻的生长过程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水稻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阐明气候变化对全球物候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钊老师开设的课例是高三专题复习课《DNA的复制》。这节课充分剖析教材内容,将重要概念与试题结合,从DNA复制的特点到复制过程中的变异,建立起一个自然流畅、逻辑清晰的教学过程。本课通过设置情境、问题串引导和学生活动,让学生领悟DNA在复制过程中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后代,保证了亲子代间的连续性,理解DNA的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基础。 评课环节中,首先由两位授课老师介绍了各自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生物组林松老师就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她肯定了两位授课老师在备课环节做出的精心准备。春雯老师的课体现了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与生物的联系,以物候贯穿,设计别致。王钊老师的课选择了遗传学中经典的分子遗传部分,以DNA的复制为线索进行串讲,并能根据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评,提升了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解决新情境试题的能力。 福州教育研究院生物教研员郑琳老师结合两节观摩课作了题为《基于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发展学生系统观》的专题讲座。郑琳老师从新教材该模块的编写理念入手,分析了不同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系统观在不同章节的渗透,强调了课本中“思维训练”栏目的作用,并分享了精彩的教学案例。同时她高度评价了今天的两节观摩课,李春雯老师将传统农业和二十四节气相结合,集科学与人文为一体,构建出一条明确且丰富的教学线索,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倡导的“生态文明”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育人理念;王钊老师将课程内容与典型例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画图预测和解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并应用知识,在高三的复习课中重视应考的指导,注重能力进阶。两位老师的课程环节紧凑、结构完整。课程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且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本次市级开放周活动,两位授课老师奉献了精彩的课堂演绎,专家讲座提升了老师们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在新教材实施的第三年,提高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才能更好地助力新课程育人理念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