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教育部办公厅公示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实验校名单
福州高级中学
成功入选
首批全国中小学
科学教育实验校
我校在“传统名校的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的教育”办学特色统领下,逐渐形成“人文特色,科创领先,体艺协同”的多元融合发展格局,在科学学科教学和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尤其重视科学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以“培养有文化气质和社会责任的福高人”为育人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育才。在科学教育中不断回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专长培养打好基础教育的文化底色。
强化科学教育
长效机制
保障科学教育
多元加法
学校成立科创教育中心,由校长担任中心主任,全面强化工作部署、推进、监测、指导,实现全链条跨学段管理,聘任福建省科技馆副馆长、科技管理工程师许琪担任科学副校长。健全完善教学部门牵头,教育技术装备、财务等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保障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建设。学校与福建省科技馆、福州大学电力系统与装置产业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等单位签署了科创实践教育合作协议,通过馆校合作、高校联动等途径进一步拓展科创实践的资源,通过课程开发、科创研究项目等项目,探索新形势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打造科创实践
优质环境
拓展科创实践
资源空间
学校积极创设拓展科学教育优质环境,在建设高品质理化生实验室的基础上,打造“天时科技广场”、“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青少年创新创客实验室、生物分子实验室、生物组培实验室、人工智能教室、NOBOOK虚拟实验室、GGB数学实验室等丰富的科学类功能教室,创建跨学科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环境。立足科创实践教育的实际需求,在实验室和教学装备配置标准的基础上,拓展实验空间、实验设备和实验资源,为各学段学生进行科学课程的基础实验、拓展实验和科创研究创造优越条件。在理化生实验室配置更多的数字化设备,如传感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助力学生在科创实践研究过程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建模。
建构科学教育
课程体系
推动科创实践
深度开展
学校着眼于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着力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和文化格局,构建了“志远”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近年来,每学期开设诸多科学教育类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课程以及基础学科拓研课程,以数理化生信学科奥赛和科技创新等各类竞赛的指导与训练,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积极应对未来的科技挑战。
为拓展科创教育空间,学校与福建省科技馆共建馆校联合基地,开展多场科学科普教育活动。2022年福州高级中学作为全国8个分会场之一,视频联线中国科技馆,听航天英雄杨利伟讲航天主题科学课,极大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激情、动力及责任;学校定期邀请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到校开设科普专题讲座,传播科学精神,展现科技力量,培养学生的青春担当。
培育科学教育
实践团队
收获科创成果
佳绩频传
我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教育行动,形成科学布局、均衡发展、先行示范的科创育人校园生态。学校拥有福州市中学生物学科“林松名师工作室”,定期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培训和教育教研活动,分享对科学教育和科创实践的工作思路。
我校师生在历届科创大赛、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在第三届(2022-2023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中,福高3名学生喜获一等奖;在2023年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福州赛区)中,福高共计9个项目获奖,其中5项入围省级竞赛科技创新项目;2024年福高10位学生成功入选福建省“英才计划”培养对象,其中3位学生入选全国学员,7位学生入选省级学员,入选人数位居福州之首;近三年来,有200多位学生在科技类比赛中斩获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理化生实验教师在基础教育精品课、实验说课比赛、作业设计比赛等省市级赛事中斩获40多项大奖;2022-2023学年,我校赖晓晖老师的科教制作类项目《GeoGebra在线数学实验室》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作品一等奖、武汉轻工大学专项奖;物理学科陈美英老师、化学学科罗德老师的创新实验教具通过申请,获得了国家新型实用型发明专利。
“人工智能+微科创”
项目策略
带动科学教育
体系建构
学校探索“人工智能+微科创”项目化进程,实施跨学科跨学段科学实践,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注重引导师生学习和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创新。
2024年,学校将积极响应福州市政府拓展教育格局的政策,高起点创办福州高级中学小学部和初中部,探索福州市首批跨区间跨学段的12年基础教育一体化育人机制,探索实施覆盖小学至高中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人工智能+微科创”项目策略带动不同学段分层分类实施科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