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高一学生的择业观

 二维码 257
发表时间:2009-09-07 15:58
   就业是我们每一名高中生今后生活道路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仅会改变我们的一生,而且对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现阶段广大高中生的择业观念就对我们国家未来就业状况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于是我们就选定了高一学生作为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与他们交谈,发放问卷,共同探研等形式,并充分利用自身也是高中生这一优势,共同完成了这偏论文。
   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高中生择业态度的了解,进而发现他们对于工作,职业等一些将来必将会面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与当今现实相对照得出有助于同学们将来就业的一些建议。
   由于我们是高中生在社会的经验,思维判断能力上有着一定的缺陷,同时我们的社会调查也有地域上的局限性(主要在仓山区的几所高中内进行),另外我们的研究在专业性和针对性上存在着欠缺,所以在文章中有一些错误与不足是无法避免的,敬请原谅。
   一.我国和我省的就业形势:
   因为我国当前缺乏对于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相关信息,并且考虑到如今广大高中生将来都将来都将进入高校进一步地深造,所以我们主要参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几次扩大高校招生的规模,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带来的毕业生数量短期骤增,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2001年教育部所属学校的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约为89%,其他中央部委属学校约为79%,地方高校约为69%,全国平均为70%。截止2003年9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0%,当职高专为55%。另外,根据7月12日初我省人事厅和教育厅联合出炉的第一部我省高校就业“白皮书”中的数据:2003年我省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6.87%,本科毕业就业率为95.34%,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3.48%。总的来说我省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要好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003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了五个明显特征:
   一、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出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22个百分点,说明学历是影响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工科及应用型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凡是紧扣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专业就业率就高;相反,专业覆盖面窄,社会需求较少的专业就业率就低。
   三.非公经济组织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从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分析,有属及中央在闽单位分别占1%和9.75%,而到各类企事业就业的占87.87%,其中非公经济组织的占76.83%。
   四.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新渠道:2003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人数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54%。
   五.毕业生就业关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影响了就业。
   二.调查分析
   此次我们一共发放了100张的问卷,问卷中一共有15个问题,其中含盖了被调查者的性别,性格,对职业的选择,工作单位的地理位置等。调查完成后,我们对收回的这100张的问卷作出了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了同学们在择业方面的以下几个特点:
   一.能力经验最重要。
   当我们问及决定就业是否成功的个人因素时,有42%的被调查者选择“能力”,39%的被调查的人选择了“经验”,有9%的人选择了“状态”,而只有5%的人认为学历对就业好坏的影响最大。这项的调查结果与社会上的就业情况相当吻合,当前许多用人单位对于广大应聘毕业生的最大顾虑就是他们在经验与能力上的欠缺。许多用人单位在新上岗的毕业生上每年都要付出高额的“学费”。同时广大的同学们应该认识到学历在就业时的作用,因为根据200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表明学历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科生的就业率高出专科生近22个百分点,而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最高,达到96.87%。由此可见大家决不能小看学历这块“敲门砖”在就业时的重要作用。
   二.痛,并快乐着。
   当我们问及被调查者的选择职业的主要参考时,有35%的人选择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选择专业对口与待遇的分别是26%和31%,余下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环境或职业的前景是自己主要的考虑因素。
   由此看出,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生活压力的高中生来说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是欠缺考虑的。因为许多人就业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就是自身的待遇问题。毕竟就业后就要独自担负起生活的压力,而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的话,那么所谓的兴趣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不过许多认为“兴趣”或“专业对口”最主要的同学都表达出了“痛,并快乐着”这样一种择业观念。他们普遍认为如果对工作不感兴趣或学到的知识没有得到应用,那么他们工作时就缺乏乐趣与积极性,这样无论对于自身还是工作单位都没什么益处,最后浪费自己宝贵的黄金年华,再好的待遇都弥补不了失去的乐趣与青春。所以,只要工作单位能让自己的兴趣或专业发挥出来,待遇差一点也是可以不考虑的。从上述观点看来高中生对于职业的选择也是有着许多新鲜的观点。
   三.沿海地区受青睐。
   当问及调查者所喜爱的工作地时,有78%的人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其中的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有12%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发展前景较好的话,那么将会选择内陆地区作为自身的工作地。而有4%的人希望条件允许将来能在国外工作。而城镇和农村地区似乎就对决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没有吸引力,大家普遍认为这些地方的生活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自己居住的城市相比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令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人们难以接受的。
   但是,许多人还没看到:乡镇,农村也是需要人才的,也是人才施展自身能力的一个广阔的舞台。许多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对于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为了吸引人才,许多县还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如本科生直接安排到事业单位就业等。但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原因,许多毕业生宁愿在城市里与许多同自己学历相当的人竞争,也不愿意去农村,去基层施展自己的才能。
   四.“一个都不能少”
   工作和家庭哪个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普遍的答案是:都重要。有61%的人认为工作家庭都很重要,分别有18%和19%的人认为家庭或工作更重要,而有2%的人的选择认为应当视情况来区分到底是家庭比较重要还是工作比较重要。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到底是工作重要还是家庭重要?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当然我们首先提倡那种为了现代化建设,为了实现自身理想而不断能力的执着精神,但是我们也应当在早时有空憩的时候多关爱自己的家庭。因为家是每个人带来心灵的港湾,只要热爱家的人才会热爱工作,热爱整个社会,才能把家人对他的爱播散成自己对于国家与人民的爱,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为社会服务。
   三.建议
   通过对于高中生择业观的了解,并且参照目前社会上的就业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学历与专业。我省本科以上高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工科及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计算机,电子,通讯,外语,生物,建筑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而文科,体育类能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就相对困难。
   2.注重能力的培养与经验的积累。经验与能力的欠缺是刚步入社会的许多毕业生的“致命伤”,要克服这些缺陷,就要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融入社会,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谦虚好学,从而达到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经验的目的。
   3.终身学习,掌握特长。当今时代讯息万变,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社会需要的知识是有一定的“时差”的。只要紧跟社会脚步,掌握先进的知识才能作到“快人一步”。同时应当培养自己的专长,不要成为一个毫无特长的人,因为有了某方面突出的才能,才能做到“胜人一筹”。
   4.端正自己的择业观念。我们应当在择业时记住“务实”与“理性”,因为所谓就业难,是指自己最高期望值而言的难,只要适当的调低自己的要求,不要一心只想进机关,跨国公司,应当到基层,生产第一线和非公社会组织工作,这样,就业也应当不会再成为让人棘手的问题了。
   四.总结
   高中生将来的就业事关成千上万个高中生和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稳定,也事关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只有广大高中生认清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找准自身的定位,才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文章分类: 志远课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