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6日至8日,由福建教育学院主办,福州高级中学、福州市林松名师工作室联合承办西藏自治区中学生物实验员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来自西藏自治区的50位生物教师参加本次培训。
高中组跟岗活动
11月6日上午,西藏班高中组老师听取了福州高级中学副校长黄巍老师带来的《简易光谱仪的制作和应用——跨学科项目化活动实践》课程,参训老师通过自制简易光谱仪、观察了不同植物材料的色素种类及色素对不同光谱的吸收,既促进科学思维的培养,又实现了跨学科科学教育。下午,福州高级中学校长、林松名师工作室副主持人陈霞老师开设了《菌画制作工艺与创新》课程,陈老师讲解了微生物培养的设备要求,并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纯化为例,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分离、培养、纯化方法以及操作要求。在琼脂艺术环节,学员们使用不同的菌种描绘形态各异、绚丽多彩的菌画,体验微生物的艺术之美。
11月8日上午,福州高级中学的黄巍老师和陈霞老师分别开设了两节公开观摩课。黄巍老师的《体温调节》,内容呈现清晰,从教师对体温调节的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讲解详细,充分运用了图表、动画等多种方式辅助教学,逻辑连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陈霞老师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一课,教师通过演示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操作过程,从取样、稀释到滴加、计数等步骤,讲解清晰到位,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原理。同时课题上还拓展介绍一些血细胞计数板在其他领域或新型研究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听课老师受益匪浅。
初中组跟岗活动
11月8日上午,西藏班初中组老师在福州高级中学初中部听取了福州教育研究院初中生物教研员林媛媛老师和福州高级中学王钊老师的两节公开观摩课。林媛媛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自然的恩泽—藻类,苔藓,蕨类》公开课。林老师展示了葫芦藓和毛蕨的实物标本,并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比观察,同学们直观地理解了植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葫芦藓为何难以长高的原因。林老师还通过生动的实例,分析了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们辩证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了学生们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钊老师带来一节《种子植物》公开课,带领同学们深入探索种子的奥秘。王老师首先指导对绿豆种子进行解剖观察,剥种皮、分离胚,滴加碘液显色,并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指出种子内部结构;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已萌发的绿豆芽,推测种子胚结构与植物体发育的关系。随后对玉米等各类种子进行解剖,并进行分类,得到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的结构异同点,归纳种子的结构。王老师还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各部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通过视频资料和实验观察,探讨种子在繁殖上的优势。最后,王老师设计了“五颜六色手指植物”实践活动,将无菌种子接种在已灭菌的培养瓶中,继续观察种子萌发的奇妙过程,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赢得听课老师一致好评。
福州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福州林松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林松老师主持了跟岗活动的评课环节。林松老师强调了本次培训的目标,期望通过这些操作性强、可复制的实验课程,力图为生物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也为进一步开展实验教学实践起到指导引领作用。希望老师们能深刻理解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认同新课标理念,深入研究实验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下午,在福州高级中学校长陈霞和副校长黄巍的带领下,西藏班的参训老师参观了福高的美丽校园,在综合实践的实验室感受学生亲手制作手工产品;在“美志版画工作坊”尝试版画艺术……参训老师感受到了福高校园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福州高级中学始终高度重视、坚持发挥示范性高中的引领性作用。近年来,我校不仅立足本省、本市,更以宽广的胸怀和视野关心各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发扬福高智慧,贡献福高方案,谱写教育现代化的福高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