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于学校“乐群名师”共同体的建设目标,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为构建一支高层次的学科教学团队奠定基础,福州高级中学按常例于2024年10月-11月开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公开月活动,现已圆满落幕。
此次教学公开月全校共展示103节教学示范课,其中,有语文组22节、数学组24节、英语组12节、物理组9节、化学组5节、生物组5节、政治组3节、历史组3节、地理组7节、体育组1节、音乐2节、信息4节、心理健康1节,教师广泛参与,积极磨课研课,互听互研,实现教学相长。
作为福高的标志性教研活动之一,“教研教学公开月”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经验的平台,更是一次全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集体磨砺”。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们积极分享和交流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经验,推动了教学理念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特别是我校本学期新设置的小学初中学段的教师也进入了公开月活动中,磨砺师能,展现高素质教学能力。此外,学校也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活动中,我校教师们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教学见解,起到了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课程展示精彩纷呈,截取片段与供分享:
语文组的李舒薇老师进行了《议论性文言文阅读理解探究》的公开教学,课堂主要着力于文本议论结构的梳理,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学习要求为教学指向,简析近三年全国高考议论性文言文选文变化,探究议论性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和路径,在文本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的文意理解程度,再结合题目要求,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张梦真老师开设《声声慢》古诗词新授课,在把握任务群要求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张梦真老师重点分析词作意象的抒情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词作的意象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理解它们在本词中如何交织构建出独特的意境,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识,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
数学组的林霞玉老师讲授了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林霞玉老师从多个角度选题,利用轴截面法和补形法求解,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选题,使题目既具有代表性,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从而使全体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本节内容。
英语组的陈孜老师执讲新人教版必修二Unit4 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结合学生近期参加“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比赛等背景学情,通过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的引领,引导学生掌握生动介绍历史名城的方法,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自豪感,培育热爱家乡的本土情怀,弘扬了文化自信。
历史组的徐梅丽老师进行主题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的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以唯物史观学科大概念为引领,以“制度初创-因革-固守”为主线,以“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为立意,引导学生探求两宋制度的新变化以及变化发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从两场改革的结果中探寻制度的守正与创新两难选择,落实历史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析和史料实证能力,最后以从两宋的治国得失中对今天国家治理的启示为总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地理组的黄莹莹老师和刘靖老师基于课题“课程思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研究”,围绕热力环流,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分别进行高一新授课和高三复习课展示。两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博学多识,案例丰富,讲解细致,逻辑清晰,课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黄莹莹老师利用《三国演义》中的案例进行学习情境创设,带领高三的学生一起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热力环流的应用案例,旧知新收获,提升学生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刘靖老师基于高一生情,呈现新授课的热力环流内容,讲授图文并茂,内容详实且丰富。两位老师注重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地理课程思政的特殊作用,鼓励学生勤思考,关心生活,关心社会方方面面。
政治组的高美珊老师开设了校级公开课《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以“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无私奉献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情境,以女航天员王亚平实现飞天梦为课堂主线,设置议题,通过一步一步的点拨、引导,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激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林甦老师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主题开展公开课,讲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探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将理论知识与张桂梅这一极具感染力的现实事例紧密结合,不仅使同学们对人生价值观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理解,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为社会贡献、追求有价值人生的种子,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深刻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盛宴。
化学教研组的张华老师开设一节校级公开观摩课。张华老师执教的《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平衡常数》,课堂上借助可逆反应最大限度达到平衡的知识,组织学生从实验数据分析提炼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应用,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形成平衡思想。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认同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树立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意识。陈小燕老师进行了《有机合成的一般过程》的公开课教学,课上,她通过复习有机物的合成导入,创设实际问题情境,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分析常见有机物制备的一般思路,构建有机物合成路线设计的模型,帮助学生提升模型认知素养,课脉清晰,重点突出,师生积极互动,受到听、评课教师的一致称赞。
物理组的陈美英老师开展了一节关于《实验探究:力的合成》的公开课,陈老师首先利用seewo手机投屏现场演示合力与分力的等效关系,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合力与合力的关系,从而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探究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在分力不变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误差,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设计实验的素养。陈昕艳老师开设了《科学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公开课,课上通过对比实验干电池和水果电池串联小灯泡的亮暗现象,巧妙地导入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教学内容,将先进的教育资源与有趣的实验现象巧妙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物组蔡晨依老师开设“免疫学的应用”公开课。蔡晨依老师以免疫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以中国儿童必须接种的5种疫苗为情境,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不同疫苗激发不同的免疫过程从而防御真正病原体的机制,同时利用问题串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应用特异性免疫的相关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生物组池萍老师开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为主题的公开课,池萍老师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深入浅出的解释,向学生们展示了遗传信息如何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传递,最终合成蛋白质的奇妙过程。此次课程特别引入了mRNA疫苗的技术原理,学生通过活动深入理解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建构基因表达的概念模型,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物学概念。
信息通用组的郑东老师开展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的公开教学,本节课通过拆解计算机模型和展示软硬件结构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学生们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区分硬件和软件,并对主要硬件设备有了一定的了解。
体育组的王伟老师开展《体育与健康》体能训练课,根据高三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相应的体能训练,为强化学生身体核心及下肢力量的训练设计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达成预期运动效果,帮助高三学生能有好的身体素质为高考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组的秦若月老师开展了主题为《我们拥有愤怒的自由》的公开课,本课以学生感兴趣的四种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觉察愤怒情绪、了解愤怒的产生机制,让学生能意识到愤怒的认知活动是可控的,获得掌控感。
音乐学科刘思宇老师的《丝竹相和》一课,课堂上,刘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范,带领学生们领略了中国传统丝竹乐的独特魅力。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不仅学习了乐器的演奏技巧,更深刻理解了中华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此次公开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陈彦老师开设了《音乐要素》一课。课堂上,刘老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并巧妙运用这些要素解析了经典作品《一杯美酒》与《轻骑兵曲序》,引导学生们从专业角度欣赏和理解音乐,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此次活动的圆满落幕,标志着福州高级中学在打造高品质学校建设路径的探索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不断的教研实践与经验积累,福高将继续深耕教育教学,培养更多具有文化素养、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续写属于福高的光辉篇章。